“小时候盼过年,长大后怕过年。”

编 辑 | 杨雯雯

新年快乐,希望你能够真正地快乐!

临近年关,面对各种各样的事情,似乎我们没有想象中那么的开心?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小时候盼过年,长大后怕过年”。

小时候我们总是期待过年。

一想到要过年,内心的那种激动就无法抑制,虽然免不了被妈妈强制性要求学习,学习之余还要大扫除,可是那种感觉无可复制。

到了除夕的那一天,安一张小桌子,奶奶用面浆打好浆糊,我们就负责贴对联。把对联反过来,刷上浆糊,小心撑开着,不让两边角合在一起,然后贴在各扇门上。那时候年纪小,家人不放心让我贴门上的对联,顶多被分配到贴小“福”字、小“有”字到家里各个器物上,却乐在其中。

而奶奶她们则是在忙碌着准备贡品,炸豆腐、烧鸡等等,摆在盘子里还会放上几颗菜叶当做装饰,当然必不可少的还有事先蒸好的大馒头。我们家的面食会有些不一样,在一块面饼的外圈按上包裹上枣的面条,围一圈,然后往上一个比一个小往上摞,到最后是一个小馒头,中间被放上了一颗枣,好像叫做“枣山”,大概有美好的寓意。

在除夕这一天还要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守岁,过12点的时候吃粽子,从某个时间开始鞭炮声迭起,那种过节的激动无以言表。

第二天还会早起,穿上新衣服,吃过饺子后与家中的长辈去拜年,我至今还记得那是5、6点钟的样子,外面的天还没有大亮,家家户户的灯笼都亮着,照在大门上新帖的对联,红红的,显得格外喜庆,鞭炮的红纸屑撒了满地,到亲戚家还会踩芝麻秸秆,寓意着节节高升。当然最令人激动的就是收压岁钱,钱不多,但对小孩子而言已经足够开心。

在过年最开始那几天,我们不会被家长催着写作业,而是走亲戚、聚会等等,虽然免不了被问成绩之类的,可大家聚在一起的那种热闹的气氛让人很享受。一直到正月十五期间,还会有各种的演出,踩高跷之类的,小孩子和老人们都非常喜欢。

然而长大后,“年味”似乎越来越淡了,越长大越不开心。

比起小时候的那种新鲜感,取而代之的是对过年的排斥,或是没有感觉,需要烦恼的事情太多。

这似乎是我们长大了的关系,家长觉得一切都可以放手让我们去做。周一“出门”,处理家中的人际关系,周二置办年货,周三处理家中的大小事务,做大扫除,周四学做饭等等。

拜年在现在看来像是一种应酬,虽然祝福是真挚的,但总感觉那种一年没见几面所带来的疏离感不是单靠大年初一这一天这几分钟就可以消除的。

家庭聚会的时候再也没有人会问及学习成绩,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绩”,未来的发展规划,在学习的发展情况,已经获得哪些荣誉,有没有拿到奖学金,毕业后的就业前景,有没有对象等不可避免的问题。

最恐怖的是家庭聚会是亲戚们相互比较自家孩子的最好机会,一年来都在烦恼的问题在那一瞬间都被激发出来,心情上不再舒畅,压力像一座大山一般一下子就铺面而来。

近几年禁燃烟花爆竹,小时候那种乐趣之一也没有了,少了一种气氛,除夕那晚安安静静的,竟然会滋生出一种孤独的感觉。

到底是“年味”变淡了,还是我们变了?

究其根本还是我们变得成熟了,一点一点意识到我们要坦然接受将来毕业后的日子;变得年纪足够大,可以去承担家庭中的重任;变得不再不谙世事,懂得除了学习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相关因素;变得不再只从表面看问题。

只不过在这个改变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有时候不仅仅是过年时亲戚的比较。

但就像《重生》中唱的那样:

“我希望

从蓝天到名利

所有你想要的

都别随风去”

坦然面对长大带来的变化,刨除不开心的,享受过年的气氛!

一起说声新年快乐,就唱出了新年的吉祥,迎来了新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