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一创投:坚守20年,持续看好中国供应链科技

在疫情反复和国际形势的影响下,供应链的稳定和高效是我国经济持续稳健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供应链科技也是零一创投自2015年成立以来就持续看好和坚定布局的赛道。在策略上,零一凭借对不同行业生命周期的持续观察,敏锐捕捉供应端技术应用的变化。从“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两个维度寻找早期机会

不久前,零一创投完成新一期1亿美元基金的首关,新一期基金的投资将继续专注“科技驱动的供应链升级”,深耕供应链科技和跨境出海等领域。

在新基金首关之际,零一创投的创始管理合伙人吴运龙(Ian)接受了36氪的采访。在4小时的访谈中,他谈到了创立零一以来的故事——专注供应链科技和跨境出海领域背后的信念、最早挖掘货拉拉的经历,以及成立7年来年轻团队的成长之路。

供应链科技黄金三十年一创投已深耕近十年

2004年入行,吴运龙已经在风险投资这个行业打拼了18年。2009年,他退任凯鹏华盈(KPCB)合伙人,继续以合伙人的身份加入刚成立不久的经纬中国,并完整经历了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大浪潮。作为一名VC老兵,他见证了行业里不少大事,经历了无数风口涌现。

2015年正是巨头合并,高潮迭起的一年。也是在这年,吴运龙和另一位创始合伙人赵勇一起创立了零一创投。新基金在创立之初就定下基调:以To B为核心主题,专注早期。这种较为单一策略在行业内是少见的,即使是移动互联网进入下半场的时点,仍有不少风险投资人愿意赌下一个To C端平台的机会。在吴运龙看来,太多投资人把目光锁定在消费端的科技创新,但是对面向中国贡献了60的GDP、雇佣了80劳动力的4000万的小微企业,相应的科技创新是极度匮乏的。因此吴运龙坚信,To B领域会有更多超大公司诞生,这个赛道至少有30年的黄金发展时间。

最初的信念感来自对中国大趋势的判断和2012年A轮投资找钢网时的一线调研。作为一个新加坡华裔,吴运龙自称“半个老外”。中文还不太娴熟的他,深入中国各类钢铁厂和工厂老板做访谈。从那时候,他就看到了中国社会经济在制造业和整个供应链端亟待升级,也看到了产业一线的生意人务实算账的能力。他理解到,To B领域的客户不会多花一分钱,会精打细算地想很多维度。所以投这类项目,一定要弄清楚公司到底做对了什么,找到客户付钱的动因。

2015年,零一创投成立后,投资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同城货运巨头货拉拉,天使轮进入,也成为了基金的标杆案例之一。在物流行业做到极致的成本和效率领先是吴运龙投资货拉拉的核心原因。虽然很多人认为货拉拉就是一个货运版的滴滴,但是从零一的视角看,货拉拉从来都是一个典型的To B项目。用APP替代电话叫货车,只是冰山之上的应用工具升级,但冰山之下,货拉拉提供的价值是为每一个批发市场小微企业高效匹配、降低物流成本。

在投资货拉拉的过程中,吴运龙和赵勇分别飞到新加坡和香港去做了两周的业务尽调。深入一线去和司机交流,凭借着对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理解,吴运龙和赵勇向货拉拉创始人Shing(周胜馥)建议,要“北上”(中国市场)而不是“南下”(东南亚市场),去拓展更广阔的中国内陆市场。

货拉拉之后,零一创投在物流赛道继续深耕。结合中国供应链的趋势变化,升级了自身的投资方法论。零一认为,成本和效率是国内物流企业的本质痛点,随着C端需求端的不断变化,产生了新的需求是韧性和智能。在物流领域,零一创投将“科技驱动的降本增效”作为最核心的价值考量,并在不同的场景端进行了布局。

7年以来,零一创投在物流的不同场景布局了多家企业。在仓储领域,投资了海柔创新、TUSK ROBOTS、迁移科技;在公路运输领域,投资了汉德、货大大;在末端分拣环节投资了中服云。零一组织不同环节的物流被投企业进行交流合作,已经形成了零一“物流科技生态圈”。

  图片:从物流探索到供应链

中国供应链的科技升级大有可为

以物流行业为切入口,零一创投也在投资供应链科技不断向上下游做延展。供应链原本就是个超级广的概念:从供应商、制造业、运输物流,再到零售商和消费者,都是供应链上的环节。叠加不同的行业,就会呈现出一个复杂的、立体的网状结构。

在零一管理合伙人余璐看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积累下了坚实的供应链基础,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作为世界工厂,中国拥有全世界最长、最全的供应链条。但很多中国的供应链企业目前只做到了60-70分,因为它们以前大多是代工起家,不涉及核心环节的制造。“小到在消费者吃的食品中,某个包装材料是海外进口的。大到我们的汽车的核心元器件,是从多个国家进口的。”余璐说。

余璐坚信这个现状一定会被改变,且当下中国供应链有一个超越海外的黄金窗口期。纵观全球的制造业,精密制造强的国家,算法能力偏弱。比如德国机械产品精准度高、工艺强,在机械管理设计方面和项目参数累计上有上百年积累,但在信息技术相关的算法和软件能力上偏弱。中国制造业发展时间较短,却可以在目前机械积累的基础上,加上信息技术手段,另辟蹊径实现高精度、高稳定性,利用算法和软件优势弯道超车。

在余璐看来,过往中国完整工业体系和低人力成本带来成本优势,叠加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形成双重优势相互叠加、互补。目前已经在不同行业传导,最终将会覆盖整个中国制造业。

“我们走访了很多制造业的企业,看到两个提升方向,一方面,中国制造业需要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避免国内低价同质化竞争,要去和海外的高端产品正面PK性能和稳定性,用价格和服务能力卷他们;另一方面,在生产环节上需要融入更多自动化、数字化手段,以提升效率,保证稳定性和解决未来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我们就在寻找帮助制造业提升效率的产品和公司,也在积极帮大家走到海外去。”余璐说。

对于下注链条上哪些行业、哪些供应链环节的早期机会,余璐认为,这是一个至上而下的综合研判问题。首先要理解细分行业目前所处的发展的周期,其次要梳理链条上不同环节的话语权,最后再判断什么形式的解决方案是最适合的。比如可以按“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两个维度划分:“数字世界”是软件平台在数字层面提升效率,“物理世界”则是在实际操作层面,改变老旧生产力,形成新的智能化生产力的产品。但底层逻辑是,供应链上所有的问题都是供需关系的解构,对应的机会就是用降本增效的方式解决问题。科技是一种手段,必须要找到落地的方案。

走出去零一相信中国供应链能力的结构性优势

出海也是零一创投成立之初就重点关注的赛道。创始管理合伙人吴运龙是新加坡华裔,注定了零一创投拥有出海的基因。

早在2016年,出海在媒体上火过,当时36Kr还做过一篇报道,写中国创投圈在印尼投资的故事。当时的出国考察团,就是零一创投的吴运龙牵头组织的。同行的除了36Kr,还有国内头部机构大佬和想去东南亚发展业务的中国企业家。

零一从那年开始就积极的投资出海项目并成为了出海赛道的布道者。从最早的互联网模式出海,到基础设施搭建,到供应链产品出海,到运营经验出海。这中间经历了投资人的热情熄灭、创业者的快钱躺赚、大厂海外的战略调整、国际局势的骤变。

在坚持出手和不断复盘的过程中,零一越来越坚定自己在出海领域长期布局的策略:站在中国优势供应链的肩膀上寻找早期机会。

从具体的细分赛道看,零一创投认为,服装、家居、小家电、3C消费电子、智能制造,甚至泛电商产业链的服务商都是基于中国供应链优势的品类。零一也从最早专注东南亚,到现在已经扩展到欧美、中东、拉美等地区。

零一的供应链出海投资中的母婴B2C品牌Hibobi发展得很快,主要服务中东、拉丁美洲,也有小规模东南亚业务。凭借中国供应链灵活的优势,从最初的独立站到线上线下全渠道,甚至目前已落地沙特的医院和药店。公司也在2022年在沙特开设了自己的连锁店,慢慢变成一个沙特版的名创优品。再比如邦邦机器人和海柔创新则是C端和B端智能制造的典型代表。

供应链出海也需要强大的基础设施的打通。在中国,电商巨头多年搭建起来的供应链体系,覆盖了电商、物流、支付等庞大的生态。零一很关注跨境电商的生态建设。从中国团队最有运营经验的跨境支付环节切入,投资了外贸企业跨境金融和风控服务公司XTransfer,以及印度尼西亚金融科技公司Xendit。目前两个项目都已是独角兽级别。还有生态体系中的各类服务商,比如一站式出海合规服务平台辰海集团,业务已覆盖200+国家及地区。

“中国企业供应链出海的自信更强了,这是我的切身感受。”吴运龙表示,“以前,大家还对去沙特、去拉丁美洲有点恐惧,但现在大家都觉得机会成熟了。”具有国际视野的吴运龙也作为一个资源中转的节点,带领零一创投的团队为出海创业企业提供政策解读、资源对接、企业落地、拓展当地业务的投后赋能。

近期出海赛道的投资热度极高,新加坡更是被媒体称为新的创业中心创投高地。但事实上,头部的投资机构拿真金白银去布局出海项目,也就是这两三年的事情。对零一来说,更多深口袋开始关注出海赛道,也证明了中国供应链溢出的大机会,正在成为投资行业的普遍共识。这对整个行业来说,是很好的推动力。

带着产业视角寻找“人事匹配”的创业者

事对了,还需要看做事的人。“人事匹配”是零一创投作为一家带着产业视角的早期投资机构很重要的投资策略。

互联网是链条相对较短的行业,所以互联网领域要求创始人的长板足够长,而零一创投目前关注的是更长链条的行业。在产业里的创业,需要创始人Day One就拥有更强的综合能力。新一代To B创业者必须具备技术驱动的底层思维模式、解决问题导向的行事风格和行业里的人脉资源。这几个要素缺一不可,对产业足够多的了解,也是至关重要的。这是零一定义的“人事匹配”。

已成为独角兽的海柔创新是零一天使轮的项目,创始人陈宇奇背景“硬核”,在苏黎世联邦理工机器人专业深造,也是李泽湘教授的弟子。他刚离开学校,就创立了一家精密系统公司。在研究仓储自动化解决方案时,他和团队仅北京一个城市,就实地调研了40余个仓库,将技术和场景结合,解决客户的痛点问题。对机器人技术如何在物流自动化领域落地,2018年的陈宇奇就有着非凡的见解。

同样在行业里浸泡多年的90后,还有轻流的CEO薄智元。技术出身的他,在上海交大读书期间就坚定看好无代码。他致力于将轻流打造成为人人想用、可用、会用、在用的无代码领域标杆,助力组织与个人实现数字化升级。经过7年的探索,轻流的产品和服务已覆盖全国33个省市地区,拥有超过50万的企业用户。

除了学术端走出来的“人事匹配”的年轻创业者,还有产业端深耕多年的“老炮”。工业品电商平台易买工品,创始人朱洪涛曾是固安捷中国电商创始人、MonotaRO全球化战略中国负责人,在打造中国人创建的工业消费品零售商的路上,他琢磨了10年,创业践行了6年,现在服务国内五分之一的自动化企业,完成了7轮数亿人民币的融资。

珍味小梅园的创始人浦文明(老浦)是兼具多年互联网运营经验和线下渠道拓展能力的创业者。零一团队和老浦的初次见面,就在冷冻食品领域认知上迅速达成共识,都认可线下渠道对于预制菜推广的重要性,零一很快就成为珍味小梅园的天使投资方。经过三年的发展,珍味小梅园已成为预制菜头部企业,完成近亿元人民币的融资。

只招想要成为合伙人的投资经理给创业者更多确定性

除了吴运龙,零一创投管理团队还有两个人,创始合伙人赵勇(老赵)和管理合伙人余璐(Grace)。老赵是一个导师般的人物,他是上市游戏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是科技创业老炮。而余璐则是一个85后,是零一创投第一号员工,从投资经理做起,是零一体系自己培养起来的合伙人。

赵勇是吴运龙的老相识,两个人认识差不多有15年的时间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们在上海住的家就隔一条马路,作为邻居两人也就经常约出来见面聊天。当2014年吴运龙在筹备零一时和老赵在咖啡馆聊了很多次创业初期的想法,零一这个名字是两个人商量出来的,是比特的0和1,是二进制下信息的最小单位,也是当时很火的一本创业书籍《从零到一》。零一有着广义的东方哲思:创业者需要找到一个极简的支点来撬动万亿的事业,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有西方的人文关怀,从零到一陪伴创业者成为企业家。

余璐则是85后少壮派,吴运龙认为她是年轻投资人中少数有系统性思维的人,在做投资经理时候就有规划、目标导向,特别“Self-Driven”。加入零一创投后,余璐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供应链相关的赛道上。多年的To B行业研究经验,让余璐养成了供应链视角。她自己开玩笑的总结就是“一切存在即合理,问对问题找动力”。一定要得到客户第一手反馈信息,搞清楚客户花钱的动力。这也是吴运龙在投资找钢网时练就的“武功秘籍”,一直以来都在零一团队里传承。

在机构建设上,吴运龙非常喜欢Benchmark(来自硅谷的传奇VC)的文化和培养机制,Benchmark每招一个人进来,第一个问题就问这个年轻人,会不会有一天做成基金的合伙人。所以在零一内部,吴运龙不只看一个人有没有做投资的野心,也关注他有没有带着团队做好投资的能力。在管理上,他比较放权,希望建立每个人自己的Ownership。

零一给外部的印象一直是“简单高效、及时反馈、说到做到”。零一从内部做起,推崇简单高效的信息传递方式,基金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对于一个项目的决策周期要在2-3周内完成。零一作为很多公司的第一个投资人,同时也是一家有着创业心态的VC机构,深刻理解在创业的过程中会面对各种不确定性和外部复杂环境,想给创业者更多“确定性”。

“耐得住、不追风”也是零一这么多年给外界的感受。作为零一的掌舵者,吴运龙很大程度地影响了零一创投整体的风格,他的耐心、Humble是团队内外都有目共睹的。在创业公司长坡厚雪的积累过程中,吴运龙对创业者、对团队成长都保有充分的耐心。

“很多被投企业创始人在进展不顺时,都会愿意和Ian(吴运龙)长谈。他也是这样要求团队的,Ian经常说,‘你要做到成为创始人前五个有问题会打电话找的人’,”余璐说。

在移动互联网火爆的年代,吴运龙不愿意跟风,也不怕打脸,从2005年入行以来就坚定地在供应链端寻找To B的机会。

如今,吴运龙更加Open to Possibility,也对自己的方向更有底气与自信。零一已经做到第5期基金,有货拉拉、海柔创新、Xendit、XTransfer等独角兽公司,以及易买工品、辰海云、小满科技、汉德、货大大、汇像、轻流、珍味小梅园、Hibobi、Mangatoon等明星项目。

最后,吴运龙对36氪说:“零一从成立到今天,确实有一些成绩了。但作为投资机构,我们还是要泡在产业里,不断学习。零一创投也伴随中国经济宏观和微观变化,在不断成长壮大。在中国供应链科技创业领域,还有非常多在技术和产业前端的实干家,他们是我们想要一起成长的团队,也是零一在未来持续看好和加注的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