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研发师的“速度与激情”

  互联网让年轻人的零食需求和企业、品牌之间再无界限,因为有一批像张文龙这样的产品研发工程师。为了一口美食,张文龙的研发将大数据、食品科技与工艺甚至是美学统统用上:每月都有新品上架,还能满足年轻人想吃健康零食的小心愿。

  颜值、品质之外,张文龙对上新速度极其在意,“要时刻关注消费需求的变化,才能抓住年轻人的胃”。为此,做着零食生意的本土企业对市场反馈的响应越来越快,扎向细分市场,花式推出越来越健康的零食,让年轻一代实现“零食自由”。

  新品研发拼速度

  爱吃会吃,且光明正大地吃,能将吃做到极致成为了一种职业——产品研发工程师。张文龙就是这样的人,总是对吃情有独钟,尤其是偏爱能讨得嘴巴欢心的零食。

  爱吃的张文龙在大学就选择了食品相关专业,毕业后入职一家韩资企业从事饮料研发。但是工作似乎不及预期,按部就班的流程让上新速度慢很多。外资食品企业有一套新品研发体系:看准某一市场后,会先对市场进行调研,再依据调研数据结果决定想要推出的产品。

  期间,张文龙所在的韩资企业先进行产品概念研发,等概念将市场焐热后再开始研发产品。经过多轮的消费者调研、反复调整后,产品才能最终投入市场。这时候,距离萌生出新品想法且首次调研,时间已经过去了少则半年、久则一年。

  “从市场反应来看,外资企业每年推出的创新食品数量有限,这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市场的需求。”张文龙对于长达一年之久的上新计划有点着急,感觉这套成熟的研发体系已经不能适应中国市场。

  于是,张文龙决定行动,对重视新品研发的良品铺子递来的邀请十分动心。在良品铺子工作两年,张文龙适应了多变的市场环境,他所在的产品研发团队将研发新品的时间缩短至半年,个别新品只需要3个月。2020年,良品铺子设立了独立的产品研发事业部,将新品研发提升到集团层面的高度。

  在张文龙眼里,国内的食品、零食企业更像一个平台。“技术支撑下,企业在接收反馈后,做出快速反应。国内每年有数百款新品零食上线,众多细分领域打造的产品概念也为更多的消费者所接受。”

  大数据精准定位需求

  从一年时间缩短到3个月,靠的是灵敏的消费数据反馈。新品研发提速,不是给研发团队压力,前端消费数据的反馈会让团队的研发工作事半功倍。

  国内市场大环境,前端的消费数据、消费反馈对企业生产新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分秒必争,良品铺子的营养研究院研究前端的数据,将前端的需求转为可落地的理论技术,交给产品研发部门用于研发或者升级新品。

  较早将消费者的需求融入到产品策划中,能让整个研发时间大幅缩短。张文龙明白所有流程前置的必要性,尽早考量消费端的需求,在后续研发中不用再反复推翻其中的产品概念等内容。

  一个产品的升级或者新品研发,全流程涉及立项、研发、工艺、打样、生产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的成功都会经过从概念到落地的碰撞,每一次都是头脑风暴与食品科技、工艺的交融。”张文龙感慨每次新品诞生的场景。

  毋庸置疑,前端数据的精准,让每一次碰撞都得到更加优质的输出,效率也得到大幅度提升。在这些产品经理与研发师的相互“折磨”中,良品铺子取得了每年供应商产品工艺升级案例超过50余例、产品配方升级案例40余次的成绩。

  “小”口味也能有口碑

  很多年轻人闲暇时间里总是喜欢吃几口零食来满足口腹之快,张文龙也不例外,他是个爱吃零食的人。身在工作中,他更加关心每一份待生产的零食的健康性。

  以良品铺子刚一上架就被抢购一空的益生菌每日坚果为例,张文龙就是将零食与健康做了衔接,希望打破消费者认为“零食就是不健康食品”的固有印象。

  回忆起益生菌坚果的研发,张文龙从色香味以及健康性等多个维度进行反复尝试,让这款产品变得既完美又普通。在研发过程中,遇到了坚果因某一种益生菌产生菌斑、口味偏酸等问题。张文龙一次次调配益生菌用量,在保证不影响食品糖分占比的情况下调整产品酸度。

  食品在经历几百位志愿者的品尝后,从众口难调到有口皆碑,上市即售空也印证了研发的正确性。益生菌坚果的研发成果,也成为张文龙的一项专利成果。在良品铺子工作两年,张文龙已经申请下14项有关健康食品研发的专利。

  “看到自己研发的健康食品受到大家的喜爱,是一件特别开心的事儿。”张文龙想让更多的消费者放心大胆地吃零食,确保对食物的热爱不打折。

  张文龙十分坚信:“好的食品禁得住市场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