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线失意却网播得意,我们是否欠《缝纫机乐队》一张电影票?

大鹏导演的《缝纫机乐队》近期在爱奇艺、腾讯和优酷全网上线,“意外”地得到了近乎一边倒的好评、热捧,为什么同一部电影,在院线和网上得到的反响如此不同?造成这一反差的原因何在?

作者:文心

来源:传媒大眼影视测评组

今年的国庆档期,最引人注目的无疑要数《羞羞的铁拳》与《缝纫机乐队》两部作品的正面对抗。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前者以14.64亿元的营收占据了整个国内同期电影票房成就的一半,成为名副其实的头魁。

而大鹏导演的《缝纫机乐队》虽在上映前就获得专业影评人和市场分析人士的一致认可,且猫眼评分高达9.2,可是上映8天却只取得了不足3亿的票房成绩,虽说算不得票房扑街,但比起首部电影《煎饼侠》11.62亿的显赫成就,可谓反差巨大。

然而,随着该片近期在爱奇艺、腾讯和优酷的全网上线,却“意外”地得到了近乎一边倒的好评、热捧,很多之前没能在影院看到这部片子的观众也纷纷为其call,“我想我们欠大鹏一张电影票”、“这绝对是本年度被低估的一部电影”等弹幕更是频繁出现在屏幕上。

为什么同一部电影,在不同的放映平台上得到的反响如此不同?造成这一反差的原因何在?又该如何评价大鹏近些年的一系列作品?

国庆档竞争过于激烈

网播却刚好避开了这一bug

被戏称为“史上上映影片质量最高”的2017年国庆档,包括《羞羞的铁拳》《追龙》《英伦对决》等多部高质量影片扎堆出现,共同争夺有限的市场容量。在这种极为严峻的客观形势下,《缝纫机乐队》却在票补这一环节相对落后,进而导致其错失了大量的排片。

在国庆档来临前的预售环节,各个作品间的差距已初现端倪。《羞羞的铁拳》是5000万,《英伦对决》是4000万,《缝纫机乐队》却只有不到千万的票补。之所以选择提前一天上映,把票补全部砸在9月29日,本意也是希望借助这一方式引起更多观众的注意,进而对后期排片量造成影响。

可是随着上映首日就出现上座率太低的不利状况,直接导致了9月30日的排片数骤降到6%,且全部都是非黄金场,这也直接导致了《缝纫机乐队》在院线市场上的全面溃败。随着该片在评分和宣传上的不利因素加剧,在竞争激烈的国庆档再难翻身已成定局。

其实以《缝纫机乐队》的影片质量,如果不提前一天而是选择9月30日正常上映,院线也应该会为其安排10%以上的排片量,毕竟除了《羞羞的铁拳》外,其它的竞争对手《英伦对决》、《追龙》和《空天猎》等作品都与《缝纫机乐队》没有题材和风格上的PK效果。可以说是营销战略上的失误造成了最终并不尽如人意的这一结果。

而一旦转入网播,刚好避免了排片困扰、播放时间等一系列问题,观众也从买票进场的消费者变成了数量更为庞大的无数网友,当《缝纫机乐队》终于可以以一种平等竞争的姿态出现在观众面前,获得好评也就变得不足为奇了。

对小众口味的迎合

是其线上翻红的又一成因

自从大鹏以青年导演的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他就一直被各种质疑声音包围。有人说《煎饼侠》是电影资本市场炒作起来的轻浮喜剧,还有人直接质疑他的表演和导演才华,甚至有人会诟病他的电影虽然好笑,却不能算作真正的电影,只能说是东北小品的电影化操作,并就此认定他只适合拍《屌丝男士》那样的段子,而不适合做大电影。

可实际上,大鹏在执导《缝纫机乐队》时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尤其相较于首部电影《煎饼侠》而言,在导演观念及技法上已经成熟了很多,无论是讲故事的能力还是视觉语言的提炼都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惊喜感。那么,为何这么一部事先被普遍看好的作品还是会在公映期间落得这么一个结果呢?

作为一部在国庆档上映的商业电影,首要的任务自然是满足大部分观众的审美口味,然而摇滚乐是属于欧美国家的主流音乐,国内真正懂得并热爱这一音乐形式的人实在寥寥无几,这就决定了电影在题材上的小众化。自开拍、宣发等前期阶段以来,潜在观众对这一题材的热情度就远远没有达到预期值,一旦影片上映,愿意花钱进场观看的人数自然不如其前作。

尽管大鹏依旧凭借其在圈内的资源优势,陆续请来了包括Beyond乐队成员黄贯中、叶世荣、黑豹、鲍家街43号等“摇滚老炮儿”在片中亮相,但除了热爱摇滚的观众可以辨认出这些人,普通观众完全get不到这些人的存在感,尝试贩卖摇滚情怀的创作初衷只能以失败告终。而本片作为一部有音乐元素的电影,却没能给观众留下一首传唱率高的摇滚名曲也是一个遗憾。

相比之下,网络有其明显的自动分流的功能,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观众们都可以找到符合自己口味的电影。《缝纫机乐队》虽然准入门槛比较高,但依然会吸引大量有摇滚情怀的观众选择观看,也让该片网播时的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

小人物已逆袭两回

大鹏或许应该寻求改变

大鹏最初进入公众视野的影视作品,应该就是大家熟知的《屌丝男士》了。这部草根幽默的代表作,也直接催生了他的首部大银幕作品《煎饼侠》。两年后的《缝纫机乐队》和《煎饼侠》一样,走的都是小人物逆袭的叙事套路,且作为导演的大鹏在拍摄技巧、演员调度以及整个电影的质感上都在一路提升,万变不离其宗的只是其屌丝励志的创作主题。

大鹏的两部电影,看起来都有着明显的自传色彩。内地观众对国产喜剧的要求显然不可能这么局限,电影既要有密集的笑点,同时也要满足观众的新鲜感。如果大鹏今后的每一部电影都选择走这样的路数,那么无形中已经造成了对个人品牌的“先天性剧透”,这样的“励志梦”恐怕很难一再感染观众。一旦观众对此类题材感到倦怠,即使它本身够燃、够high、够飙泪,也不会成为观众在院线花钱买票的“第一选择”。

35岁的大鹏显然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非科班出身的他选择去国外最好的电影学校学习电影导演知识。在最近一次的采访中,他也明确表示:“我知道其实没必要较这个劲,但我的性格就是这样的。我下一部电影会找《缝纫机乐队》所有的一模一样的人拍,不一定是演员,但摄影师和美术师和副导演和声音和道具等等,一定是同一拨人。我要在下一部电影的时候让他们争回《缝纫机乐队》没有得到的成就感。”

话是说得够漂亮了,至于深造归来的大鹏是否真的能够拿出更优秀的作品为自己的态度站台,一切还要用事实说话。